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宋大丈夫

第344章 这便是汉人吗?(为“kenny”加更)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9075 2022-09-29 15:26

  汴梁城的百姓见过许多军队,最精锐的上四军也经常能看到。

   所以他们早就麻木了,认为军队顶多就是这样。

   就凭着这样的军队,大宋肯定打不过辽人,打不过西夏人。

   这样的民心之下,才有了用黄河当防线的急迫感。

   民心即君心,这话在许多时候都是真理。

   眼前的军队默不作声,他们缓缓走进了朱雀门。

   阵列很整齐,整齐的让人无可挑剔的清爽。

   但是没有威严和煞气!

   “他们是干嘛的?难道还得要去迎接什么人?”

   “估摸着是吧……”

   百姓们议论纷纷,气氛渐渐轻松。

   当先的是折克行,本来该是黄春的,可他的那个正八字眉毛实在是有损形象,所以才换成了折克行。

   当他能看到前方的宣德楼时,就张口喊道:“起步……走!”

   瞬间所有人齐齐抬腿,然后重重的砸了下去。

   嘭!

   嘭!

   嘭!

   声音渐渐雄浑,恍如爆炸。

   整齐的脚步声轰然而起,那些刚才还在轻松说笑的人都被镇住了。

   他们呆呆的看着前方,然后悚然而惊。

   那些整齐的步伐在轰然而来,仿佛是雷霆,一下下的震慑人心。

   “这是……这是我大宋的军队?”

   “这般威严?”

   从未有人见到过这等整齐划一的阵列。

   从未有人听到过这等轰然作响的整齐步伐。

   一个老汉的眼中多了泪水,泪眼模糊中,他说道:“多少年了,多少年了,那些败军之后,大宋就再也看不到这等景象了。”

   从高粱河之后,大宋再无军心,再无民心。

   此后的澶渊之盟勉强维持了一个和平的态势,大伙儿于是就欢喜了。

   和平好啊!

   可谁愿意屈辱的活着?

   辽人年年叫嚣着南下,年年要增加岁币……

   每一次叫嚣就是一次屈辱和煎熬,哪怕知道那些叫嚣多半为假,可万一变成真的呢?

   辽人若是南下,大宋军队可挡得住?

   挡不住!

   所以和平才变成了永久的期盼。

   可眼前的这支军队却让人感到了不同。

   “这是大宋的军队?”

   有人惊呼道。

   那些维持秩序的军士们也惊呆了。

   有人认出了阵列中的同袍,那些往日相熟的同袍,此刻却在肃然行走。

   脚步声铿锵有力,渐渐往宣德门而去。

   ……

   “这是……”

   脚步声在震动着大地,渐渐传来。

   辽使趴在城头上看去,眼珠子瞪的大大的。

   富弼的嘴唇在颤抖着,喃喃的道:“这就是那些兵?”

   “大宋的兵。”

   韩琦一拳砸在城头上,喝道:“当年某为何无这等麾下!”

   “辽使呢?”

   有人在寻找辽使。

   陈忠珩一直记得自己的职责,他的目光梭巡,找到了趴在城头上的辽使。

   辽使在说话,有人近前听了,然后跑过来说道:“说是劲敌。”

   陈忠珩跑到了赵祯的身边,低声道:“官家,辽使说是劲敌。”

   嘭嘭嘭!

   赵祯已经听不进任何话了,他的眼中全是那一长排阵列,他的耳中全是那震撼人心的脚步声。

   “君不见……唱!”

   折克行突然大声喊道。

   少顷歌声骤然而至。

   一个个军士张开嘴,奋力的歌唱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洪亮的歌声从御街直冲过来,赵祯首当其冲。

   他的身体微微后仰,就听到前方有人喊道:“杀气腾腾啊!”

   近前了。

   一双双眼睛里蕴含着愤怒和杀气,那目光坚定,自然带着让人慑服的气势。

   这种眼神……

   辽使看不清眼神,可他的随从在前方却看得清清楚楚的。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歌声宏大,让人心惊。

   辽使不懂这歌,他急切的问道:“谁知道?谁知道?”

   这里就数高丽使者的汉学最为精深,他神色凝重的道:“终军,前汉人,武帝时南越不服王化,终军请见武帝,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来在南越遇害。请缨一词即是出自于他。”

   辽使喃喃的道:“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这便是汉人吗?”

   高丽使者说道:“正是。”

   他觉得眼前的辽人有些让人厌恶,就微微退后一步,说道:“班定远就是前汉的班超,其人果敢,曾率三十六骑远赴西域,纵横五十余城,三十余年,其人之名在西域可止小儿夜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话即是来自于他。”

   “三十六骑?”

   辽使不禁惊道:“汉人亦有如此悍勇吗?”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功名误此生。”

   “这是说男儿该遵循古人,持剑杀敌,莫要一心求功名。”

   “杀气腾腾啊!”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周围不少人都变色了。

   韩琦不满的道:“什么叫做岂让功名误此生?他这是在影射老夫当年的话吗?”

   当年狄青求情时说焦用是好汉子,韩琦轻蔑的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方好儿……”

   可这歌却直接打脸了。

   富弼说道:“况乃国危若累卵,况乃国危若累卵啊!”

   黄河东向计划落空,大宋君臣心中慌乱,担心没了这条防线之后,辽人就要南下了。

   而辽使顺势而为,语出威胁。

   局势危急!可不正是国危若累卵吗!

   “岂让功名误此生……”

   有人低头,有人抬头,但更多的人却是感到了震撼。

   这词并不出色,用典也只是寻常。

   可就是这些寻常的文字,最终却组合成了震动人心的歌声。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

   这是投笔从戎之意。

   那些读书人都面色凝重,有人在反驳,声音在那雄浑的歌声中恍如虫鸣。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同志一词古已有之。

   ――同心则同志!

   志同道合者汇聚十万,高唱战歌去从军。

   这是何等的气势。

   赵祯不禁捶打了一下城砖,喊道:“好好好!”

   读书人不肯从军,因为他们觉得武人就是臭虫,就是下贱人。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凶残不顾身!”

   轰!

   整条御街都轰动了。

   无数人爬上屋顶在呼喊着。

   声音嘈杂。

   折克行的面色涨红,他走到了宣德门下,然后用力跺脚。

   轰!

   一万人齐齐跺脚,眼前的天地仿佛都在晃动着。

   众人齐齐噤声。

   沈安就站在侧面,负手看着这一幕,百感交集。

   那些前一刻还在平静的脸上,此刻全是癫狂。

   谁说汉儿没有勇气?

   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当政者的不作为中,那些勇气渐渐被消磨。

   而今一次雄壮的行军,就让他们爆发出了血性。

   哪怕只是一时,可沈安相信,只要持续开导,汉唐时的人人争先就不是梦。

   折克行仰头看着楼上……

   沈安坚定的道:“我要让汉儿重新抬头做人,我要让大宋威加宇内……”

   “大宋万胜!”

   折克行一声嘶喊惊破了安静。

   一万人齐声高喊着:“大宋万胜!”

   热血瞬间就从心脏那里迸发了出来。

   无数人觉得眼中发热,然后情不自禁的呼喊道:“大宋万胜!”

   呼喊声山呼海啸般的传来,渐渐传到远处,然后又从远处汇集而来。

   “大宋万胜。”

   辽使呆呆的站在那里,边上的高丽使者惶然道:“天崩地裂,天崩地裂啊!大宋竟然威严如此吗?”

   那些使者都面无人色,有人甚至是双股颤颤。

   赵祯激动的喊道:“好!好!好!”

   他拍打着城头,问道:“辽使如何?”

   陈忠珩从那边匆匆而来,满脸兴奋之色:“陛下,辽使面无人色!”

   赵祯仰天长叹道:“这便是我大宋虎贲,威震敌胆啊!”

   他兴奋的不能自已,“壮哉!壮哉!”

   富弼也是激动不已,他双手扶墙,身体探了出去,贪婪的看着城下的阵列。

   “这便是我大宋的虎贲,若是有此虎贲十万,大宋何惧凶残!”

   这里是公共场合,使者就在边上,不适合用国名,所以就用凶残代替。

   韩琦也被刚才的欢呼给震住了,此刻才缓过来。

   他叹道:“好气势!某在军中多年,从未见过这等雄壮的气势。”

   而百姓们已经完全被镇住了。

   他们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就跟着一起欢呼。

   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往日的憋屈都跟随着这些呼喊发泄了出来。

   李璋在城外全程目睹了沈安操练这一万人的过程,虽然看着过程很震撼,可此刻整座汴梁城中的百姓都加入了进来,那气势却不是演练时所能比的。

   他向着赵祯靠近了一步,低声道:“陛下,请听……”

   赵祯正在狂喜之中,闻言就问道:“听什么?”

   “陛下万岁!”

   下面一声大喝,旋即万人高呼:“陛下万岁!”

   赵祯的身体一个摇晃,面色潮红,就像是喝醉了一般。

   李璋赶紧扶了他一把。

   “陛下万岁!”

   无数百姓在欢呼着。

   “这是万众一心啊!”

   高丽使者摇头道:“负责操演的那人高明,两次呼喊之后,整座汴梁城就是万众一心。”

   “陛下万岁!”

   整座汴梁城都在呼喊着。

   那声音之宏大,放眼看去,天上的白云都纷纷被撕裂开来。

   风云变色!

   目之所及,无数人在振臂高呼着……

   “大宋万胜!”

   “陛下万岁!”

   这个大宋,坚不可摧!

   ……

   第三更送上,大家晚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