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宋大丈夫

第1807章 苏轼碾压高丽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9222 2022-09-29 15:26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遂,不可能永远如意,当你手紧的时候,要么变卖东西,要么只能去借钱。

   借贷的历史悠远,已然不可考,但有一条却是共通的。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所以沈安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年到期后,高丽若是还不上这两百万贯的本息怎么办?

   王徽看了户部尚书一眼。

   高丽的官制和大宋有些不同,他们没有枢密院这等怪胎机构,他们的三司也没有大宋的管得宽。

   户部尚书想了想,觉得有些危险。

   要想还钱你就得有结余,可按照高丽的财政状况来看,这两百万贯怕是还不上了。

   但目前高丽却急需这两百万贯来完成军队的扩张任务,否则在宋辽大战连绵数年的背景之下,高丽如何自处?

   所谓豺狼当道,你手中得有棍棒才能安心。

   在高丽人的眼中,辽人和大宋都是豺狼。

   原先的大宋算不得豺狼,很是柔弱,这样的大宋高丽人最是喜欢。可现在却不同了,这个大宋摇身一变,竟然把大辽打的屁滚尿流,让高丽人不禁脊背发寒。

   这小白兔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虎狼。

   这朋友还能做下去吗?

   所以户部尚书咬牙道:“请沈国公放心,高丽定然言而有信。”

   “好!”

   沈安一拍案几,举起大碗道:“大王,为此干一杯。”

   王徽见事情成了,心中暗喜不已,只是看着一大碗酒水不禁有些发愁。

   但此刻他心旷神怡,觉得再多的酒水也喝不醉,就举起碗,“我与国公共饮。”

   沈安仰头慢慢喝完了,然后觉得肚子里全是酒水。

   他看了黄春一眼,黄春点头。

   苏轼不解,低声问道:“安北,你又弄了什么?”

   沈安摇头,苏轼嗅嗅,觉得不对劲。

   这酒味怎么就那么淡呢?

   他看了一眼黄春,想到这厮先前说是去更衣,难道是做了手脚?

   啧啧!

   这个安北,竟然连喝酒都在偷奸耍滑。

   他身边的那一坛子酒水应当是被换了吧,最多能有一成是酒就算是不错了。

   这厮真的是……

   只是今日的高丽君臣大概就要被他给坑了。

   “为了大宋和高丽的情义,干!”

   沈安一脸慷慨激昂的举起碗,众人只能跟着。

   几碗酒下肚,众人见沈安依旧眸色清明,不禁暗自佩服。

   这人的酒量果然是好啊!

   一个臣子拱手道:“我却是不胜酒力,沈国公,得罪了。”

   这是投降了。

   沈安哈哈一笑,那模样当真是得意之极。

   有武将看不过眼,觉得自己的酒量了得,就主动发起挑战。

   三碗之后,武将轰然倒下,然后狂呕!

   “拉出去!”

   王徽觉得有些头晕,见状就摆摆手,有侍卫进来把武将拖了出去。

   “两百万贯逾期不还,如何?”沈安却再度问道。

   王徽不禁暗怒。

   才两百万贯罢了,到时候加点税不就有了?

   你沈安这般追问,真是小家子气。

   想到这里,王徽自信的道:“若是不还,国公以为如何?”

   沈安笑道:“两国友好……”

   这个沈安还是识大体的啊!

   王徽和没醉的臣子们都频频颔首,觉得这位使者虽然脾气不大好,但还算是耿直。

   “可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呐!”

   王徽正在含笑抚须,闻言差点被刺激的心梗。

   这哪里是耿直,分明就是奸商!

   “那要如何?”王徽淡淡的问道。

   “简单。”沈安举碗,王徽眼皮子跳动着,跟着干了一碗,觉得想吐。

   沈安却面不改色的道:“若是逾期不能归还,那就是利滚利……可否?”

   利滚利的厉害大伙儿都知道,越滚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坑人。

   可王徽却淡淡的道:“可!”

   沈安咧嘴一笑,“如此也好,可令人做了文书来签字画押。”

   这个棒槌!

   王徽颔首,有人去弄了这些东西来。

   “还得有印吧?”金成俊质疑道,“没有印的话,此事怕是不妥。”

   王徽点头,觉得金成俊很是机敏,若是大宋耍赖,到时候就凭着印章来纠缠。

   沈安伸手,苏轼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正是印章。

   文书做了两份,内容再三推敲过,然后画押盖章。

   “好!”

   大功告成,众人都欢喜不已。

   “饮酒饮酒!”

   王徽想着高丽将士拿着宋人的锋利兵器开疆拓土的场景,不禁热血沸腾,于是看向沈安的目光中难免多了些感激。

   这样的棒槌多来几个才好啊!

   想到这里,王徽就主动邀饮:“沈国公,你我饮酒。”

   这是喝一口的意思,可沈安仰头就干了。

   王徽纠结着喝了酒,觉得胸腹那里一阵翻滚,见沈安无恙,不禁有些沮丧。

   这人文武双全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名医。名医也就罢了,竟然酒量还那么好,堪称是千杯不醉。

   想到这里,他看了苏轼一眼,见苏轼醉眼惺忪,不禁暗喜,觉得能压过宋人一头,“诸卿皆是文采风流,此情此景,可有诗词佐酒?”

   这是狂欢的信号!

   也是两国文人拼杀的信号!

   一个官员起身作了一首诗,众人不禁纷纷叫好,然后看着苏轼。

   苏轼的文名太盛,但这是高丽人第一次见到他,再大的名气也得拉出来溜溜啊!

   苏轼喝多了些,看着不大对劲。

   有人笑道:“子瞻先生可是醉了吗?可学了魏晋前辈就地睡了。”

   魏晋前辈喝多了就奔放,再来点五石散就是神仙了。席地而睡只是寻常事。

   “某心中有愁绪万千……”苏轼大笑,然后随口吟诵道:“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那个起身说话的官员面红耳赤,拱手道:“我失礼了,子瞻先生见谅。”

   只是随口说一句话,竟然就引出了苏仙的一首诗。

   而且这首诗寓意不凡,让人沉醉。

   如说有路不能行,那就一醉解千愁,不走了。若是有口不能说话,那不如闭嘴高卧。哥醉倒在这里,千万年都没人知晓哥的心思。

   这是一首愁绪万千的诗,沈安听了不禁翻白眼。

   这次出使前,沈安和他约法三章,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别去。可苏仙的本性奔放,哪里受得了这等约束,这不就借着一首诗来抱怨了。

   哥没法说话,连自由行动的权利都没有,谁能知道我的苦闷呢?

   这是沈安的理解,可在高丽君臣的眼中,这就是苏轼对自己境遇的一次抨击。

   这般大材斑斑的苏仙,竟然混了数年还是御史,不得重用。

   哎!

   真是让人难过啊!

   这人真是大才,堪称是出口成章啊!

   王徽不禁摇头赞叹,有喝多的臣子见了心中嫉妒,就说道:“子瞻先生,大宋虽然物华天宝,可高丽也不差,高丽的大才多不胜数!”

   苏轼呵呵一笑,斜睨着那厮说道:“你说这个……某有了!”

   操蛋!

   高丽君臣是第一次见到苏轼,他们觉得苏轼大才,但你再牛笔也得慢慢的琢磨才能出作品吧?

   可苏轼只是随口就说有了。

   难道诗词对你而言就是吃饭喝水,说有就有?

   他们不知道苏仙的牛笔,那文采就像是喷泉,挡都挡不住!

   沈安苦笑低头,觉得高丽君臣这是在自取其辱。

   苏轼喝了一杯酒,叹息一声,“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来了!

   来了!

   来了!

   苏轼随口就是一首诗,众人赶紧品味。

   腥涎不满壳,这是说蜗牛吧。蜗牛的口水不多。

   聊足以自濡,那点口水只够打湿蜗牛自身。

   升高不知回,蜗牛借着粘液口水在墙壁上爬高,却不知道回头。

   竟作粘壁枯……

   最后一句堪称是点睛之笔!

   竟作粘壁枯,蜗牛爬到了高处,最终粘液口水用完了,倒毙在前进的路上。

   这首诗初听没什么,可仔细一品味,竟然寓意深长。

   这蜗牛堪称是不自量力的典范,牛笔哄哄的往上爬,最后倒毙在路上。

   粘液口水,这是暗指实力。

   那么蜗牛暗指谁?

   高丽?

   啧啧!

   不愧是苏仙呐!

   先前才将有人说高丽比之大宋也不差,苏仙马上就作了一首蜗牛诗,借着蜗牛把高丽批驳了一番。

   蜗牛也配和大宋相提并论?

   美的你!

   只是一首诗,竟然就把高丽君臣的脸给抽肿了。

   苏仙,牛笔!

   沈安低头,身体微微颤抖着。

   他差点压制不住想狂笑。

   想和苏轼比文采……

   这就和小学生想去和硕士生比专业领域的知识量一样可笑。

   苏轼随便作一首诗就能让这些人赞叹不已,若是他想打脸,随时随地。

   他抬头看了一眼,那个先前说高丽和大宋差不多的文官,此刻羞红了脸,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

   那些高丽臣子们分成了两派,小部分看着心情郁郁,大部分都是用崇敬的目光看着苏轼。

   高丽也喜欢文章诗词,以此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

   如今只是随便一试,高丽的大才们就甘拜下风。

   一个文官看着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子瞻先生,晚些可否为我留下一幅墨宝呢?”

   马上有人恍然大悟,“子瞻先生,还有我。”

   苏仙的墨宝啊!

   得一幅那就是传家宝。

   他们不知道苏轼的墨宝在沈家就是烂大街的存在,果果从小就用他的墨宝来临帖描红。

   苏轼只是饮酒,看那模样,分明就是不屑。

   可沈安知道这厮在得意,只是和自己有约在先,不可放纵。

   想到苏轼此行的表现无可挑剔,沈安就说道:“子瞻不错。”

   这是解除禁令的暗示,苏轼不禁大喜,随后和那些文官们聊作一团,很快就成为了中心。

   有个官员见沈安只是在那里缓缓喝酒,就笑了笑,“沈国公……为何不作诗词呢?”

   沈安抬头,“无意作诗。”

   他此次收获满满,心情愉悦之极,哪有心思作什么诗词。

   王徽却微笑道:“听闻沈国公诗词了得,今日可否让我等得闻啊?”

   外界提到沈安,必然说此人弄出了题海之术,把科举考试弄成了菜市场,真真是有辱斯文。

   所以老一辈的文人们一提到沈安,大多是不屑。

   而沈安的诗词是很出色,可他产量不高啊!

   沈安从到了汴梁之后,作诗词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见在这上面造诣不深。

   苏轼出彩,让高丽君臣震惊之余,也有些不自在,那就寻沈安开涮。

   沈安笑了笑,淡淡的道:“世人多喜奉迎,某却喜安静……”

   这是有了?

   众人都停止了交谈,齐齐看着沈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