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重生后我是所有大佬的白月光

853 知道一点,主持傻眼(二更)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

   “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问题还算常规。

   江扶月:“寻找新变异毒株。”

   “难在哪里?”

   “样本采集。”

   李善水:“这不是最简单、最不需要动脑的活吗?”

   “不需要动脑并不等于简单。”

   “哦?怎么说?”

   “打个比方,我国每年都要进行的人口普查说通俗点就是统计一下每家每户的人口,做好登记,这个工作对脑力要求并不高,但一点都不简单。”

   李善水:“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疫苗研发期间缺人手?”

   江扶月:“不准确。”

   李善水:“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江扶月:“采样需要进入安置营内,与感染患者接触,这不是人多就能解决的问题,对参与者的医学素养和个人能力都有要求。”

   “如果能有帮手或者一个专业团队来和你一起完成这些,那疫苗研发工作会不会进行得更快呢?”

   江扶月:“或许可能”

   “听你的语气好像不太确定?”

   “在数学上你可以说1+1等于2,但实际行动上,谁能保证?所以我说可能,这里面既有大于2的可能,也有小于2的概率。”

   李善水目光一闪,开始挖坑:“所以,你觉得团队合作并没有那么重要?”

   很好,又是一个不在提纲内的问题。

   回答是,不免落个自负自傲、不合群的印象;可若说不是,那之前的回答又显得太假太空,嘴把式。

   江扶月深深看了她一眼,李善水勾唇,迎上她打量的目光,不闪不躲,颇有几分挖坑成功的得意。

   就问你慌不慌?

   慌,那就对了!

   小样儿,这下知道姐姐的厉害了吧?

   可就在这时,江扶月倏地回以一笑。

   李善水心里打了个突,下一秒,便听她淡淡开口――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该这么问。”

   “什么?”李善水愣住,第一次有人告诉她不该这么问问题?

   她是主持人,是京台名嘴!

   如果她还要一个嘉宾来教她怎么问问题,那老脸往哪儿搁?!

   偏偏这个时候,当着在场观众,以及周围所有摄像机,她必须硬着头皮把这话问下去:“那你觉得应该怎么问?”

   江扶月:“不问。”

   “哈?”

   “团队合作重要与否不需要我觉得。而我觉得如何对其他人来说也并无参考价值。”

   那还问什么?

   “是啊李姐怎么尽问些表面皮毛、无关痛痒的问题?”一个摄影师听完江扶月的话,仔细咂摸了两嘴,忍不住挠挠头,小声嘟囔。

   其实,哪里是“表面皮毛”、“无关痛痒”这么简单?

   李善水计划得很好,一开始先抛一些简单的问题降低江扶月的戒心,同时也是在“皮毛”上寻找切入点。

   一旦江扶月踩进来,那她就把最犀利的问题甩过去,打她个措手不及。

   好比关于团队合作这个问题,不管江扶月回答“重要”还是回答“不重要”,只要接了话茬,那么李善水接下来就会问――

   在研发过程中,江扶月几乎单枪匹马、亲力亲为,是看不起团队的作用,还是觉得其他人不配成为她的队友?

   这下话题度和争议性瞬间就有了。

   多好的提问?多妙的布局?

   可李善水万万没想到,江扶月居然不按牌理出牌,既没回答重要,也没回答不重要,而是反过来说她问题提得不好?

   路子不要太野。

   但李善水到底成名多年,在业内绝非浪得虚名,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见江扶月不上钩,她立马转换思路,然后做出了职业生涯最坏菜,也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跟江扶月聊专业!

   曾经李善水以双硕士的学历,问懵了数不清的博士、博士后、甚至已经非常出名的科学家。

   她本人也对自己的科学素养非常自信,不仅因为名校毕业的教育背景,还因为这些年她始终不断学习、汲取各领域最新知识所带来的底气。

   网友曾评价她为――“主持人里最像学者的,学者里嘴皮子最利索的。”

   李善水:“听说你对各个学科都有涉猎?”

   江扶月:“知道一点。”

   李善水微笑:“那我们就聊聊量子力学吧?”

   江扶月点头,还是淡淡的嗓音,宠辱不惊:“可以。”

   李善水开始了她的表演时间――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已近百年,背后揭示的微观物理早已广为人知。量子力学也经过各种其它实验的检验,目前的扩展和应用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普通人还是对其所谓的‘直观理解’还是存在偏差,从这点不难看出物理学界对量子力学诠释上还是存在争论,你怎么看?”

   江扶月沉吟一瞬,眉心逐渐收拢。

   李善水两眼放光,以为她被难住。

   谁知――

   “其实从你刚才那一段叙述中,我不太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你提到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如果你是单纯想问我对这个实验的看法,很简单――早年对它的理解,认为是大量粒子的统计结果,直至人类有能力让电子或光子一个个通过结果人们发现‘单电子’也能产生干涉条纹。然而在缝隙后装上仪器,试图去‘观测’电子到底从哪条缝隙通过时,电子干涉条纹却消失了”

   李善水:“?”

   江扶月:“如果你想问这个实验对于量子力学的意义,哦,也就是你说的诠释上的争议,那么我个人认为――传统的哥本哈根诠释认为‘测量’本身会影响观测系统,在没有观测前,电子波函数弥漫全空间,体现‘波动性’,所以有干涉效应电子波函数发生了所谓‘瞬间塌缩’,被投影到某个位置空间,体现所谓‘粒子性’其实根本不用争论这些问题,能用的理论就用,在实验操作上得到验证的那就是正确的,不必在表示上过多纠结”

   李善水:“?”

   我是谁?

   我在哪?

   她说的“量子力学”和我知道的“量子力学”是同一个东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