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的秘书黄一平,站在了人生的悬崖边:市委换届,班子中明争暗斗,市委书记廖治国面对政敌操作的县委书记的挑衅,如何应对直接决定了阳城政坛的格局,也决定了黄一平今后的命运。正值此时,组织部这个要害部门又出现了新问题,但也孕育了新机会。一场围绕组织部展开的政治斗争开始了,所有的政治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1.40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我是在贵州的毕节正式听人介绍曾柳英的。为了避开春节高峰,我特意选择节后自驾游。目标很明确,贵州。这些年深圳对口支援贵州,搞得贵州像是深圳的亲戚了,每年都有志愿者去那里,我自驾游去贵州,自然也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比“干游”好。顺便说一下,我是自由作家,无所谓春节大假,犯不着赶旅游高峰凑热闹。大约是不用赶时间的缘故,一路顺畅,没有听说得那么可怕,既没有遇见高山险阻,也没有遭遇车匪路霸,比我想象得顺利。但是也有遗憾,就是差不多斜穿整个贵州省了,一路上居然还没有碰到一个从深圳来的志愿者,那心情就像是千里迢迢来探亲戚,居然发现亲戚早已搬走了一般。
0.92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美丽性感的女同事孟茹的出现,让生活日渐平庸的某市宣传部科长高明重新燃起了爱的火焰。但甜蜜过后是苦涩:高明偶然得知,自己竟然和副市长丁伟民成了、情敌;而不久后荣登市长宝座的丁伟民更借助手中的权力处处排挤高明,甚至唆使人绑架高明的儿子。高明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在不断上访遭拒后,最终借助一次事故将丁伟民送进监狱,但更多的麻烦也接踵而至,他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
28.34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11.27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以农民、农村斗争为主体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农村生活基础不厚,小说中的人物同我的关系也不算深。只是由于我同他们一起生活过,共同战斗过,我爱这群人,爱这段生活,我要把他们真实地留在纸上,留给读我的书的人。我不愿把张裕民写成一无缺点的英雄,也不愿把程仁写成了不起的农会主席。他们可以逐渐成为了不起的人,他们不可能一眨眼就成为英雄。但他们的确是在土改初期走在最前边的人,在那个时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后来我又参加过两次土改;近二十年来我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农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或农民出身的人;我遇见过比张裕民、程仁更进步的人,更了不得的人;但从丰富的现实生活来看,在斗争初期,走在最前边的常常也不全是崇高、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可以从这里前进,成为崇高、完美无缺的人。
21.00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中学教师出身有着研究生学历的熊天宝,在当今急剧变革的时代,短短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乡级领导升到大放光彩的市级领导。一路走来,顺利中有坎坷,坎坷中有顺利。凭着睿智大勇,人情练达,工作别出心裁,登上仕途高处。虽然他有过一些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举动,但他也为社会为群众为一方的稳定与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亮点事情。
4.20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同部的矛盾也日趋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
1.80 万字 | 2022-11-01 17:32更新
哦哦哦……原谅我以最最俗套的言情模式,灰姑娘嫁给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个世界,终究是需要童话,来慰藉我们千疮百孔的心灵……
3.00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也许,上天注定了她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那三个月的押解之途。也许,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也许。他们本是天空中的两颗恒星—虽然无法真正的靠近,却永远相互辉映,并不是说她有那么倾国倾城、难描难画;也不是说她容色如何美绝人寰,天生丽质,只是她虽有着看似不出众的五官,可这毫不起眼的五官一旦组成了这张脸,却莫名地洋溢着奇异的吸引力,仿佛一个顾盼、举手抬足之间都有明丽爽朗的风姿.
3.24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蒙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7.85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那都是老年间的事儿……火车道在这西口外一探头儿,三岁的小皇帝就下了台。但甭管内地的世道怎么个折腾,这边城的塞外小天桥却依然独立寒秋。闹市里自有闹市的规矩,外头人趁早别跟着进去瞎掺合。您哪!自在惯了。
1.40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小说描写了“女同志”的代言人-万丽在走进机关的十多年中,与女上级女同事之间的相互嫉妒和互相欣赏,与男上级男同事的互相斗争和互相支持互相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万丽的成长,万丽的进步,万丽对自己的反省,万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巨大变化等等,既有较强的现实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与理想主意色彩,在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当中,深刻揭示人性内在的本质和女同志在这个群体中的心灵蜕变。
11.17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科长通知叶民主参加3.21行动是在春天一个和风丽日的早上。叶民主虽说是不太情愿,可还是服从了。叶民主不情愿是因为他不喜欢联防队长邱建国。邱建国曾经在部队当过连长,有过带兵经验,因为这个他就成了队长。邱建国总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令叶民主十分地瞧他不起,好几次都跟人说:就凭他这迷糊样子,上了战场还不屁滚尿流?这话自然会传到邱建国的耳朵里,有一次,他就找了叶民主一个碴儿,没等叶民主借调期满,就撵他回了厂。
1.60 万字 | 2022-11-01 17:34更新
“我突然发现,你很欠揍!”昏暗萎靡的灯光下,男人的嘴角不住的抽动着,手控制不住的发抖。轻柔的音乐在暗处静静的流淌,一如她平淡的笑。“我也是这样想的。”她盯着他的手,眼里带着古怪的期待。只要一把掌,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他的手攥成了拳,坚硬的像块石头。男人的手通常很有力,他的愈加有力。她可以想象,那铁一样的巴掌结结实实的甩在她柔嫩的脸上,口腔会被牙齿擦破,嘴角会震裂,五个红印会清晰的留在她白皙的皮肤上。可是,她不会害怕,也不会尖叫痛哭,她甚至在想,等他打完后,她或许该对他笑笑...
0.40 万字 | 2022-11-01 17:34更新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农民出身的博士,在大学教书很不得志,却通过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跻身政坛,在政坛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成了一个万民拥戴的好官。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一个是与妻子分居两地的极度性压抑的中年男人,一个是娇艳欲滴的美女校花;两个人互相迷恋,却因为男人的道德感和对妻子的忠诚,没有发生情爱关系。这两个故事同时发生,那个性压抑的中年男人就是那个“政坛清风”的好官。这就好比说是硬币的正反面。
4.70 万字 | 2022-11-01 17:35更新
那天我站在路边的车站等车,我是要到一个老师家去补习,书包里是成千上万的试卷和参考书。一个漂亮的男孩子从我身边走过,背着把黑色的吉他,破旧的牛仔裤,长长的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他脸上的表情天真而狂妄,哼着一段重复的旋律,我知道那是平克。弗洛伊德的歌。他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吹了声响亮的口哨。我悄悄地低下头,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可是我马上又摇了摇头然后笑了。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笑,可是我知道,那些从天花板上掉落下来的柔软的灰尘,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了。
2.00 万字 | 2022-11-01 17:35更新
刚刚生产过的李红抱着自己的儿子,神情有点发愣,看了怀中睡得香甜的婴儿许久,抬头问自己的丈夫:“他——真的是我们的儿子?”伫立在一旁的季平并没有因为妻子奇怪的问题而讶异,摸摸头说:“开始我也不相信,可是真的是,昨天生孩子的就你一个啊。”李红不由自主的亲了亲怀中的小婴儿:“他怎么会这么漂亮啊。”自己夫妇只是平常的相貌啊。有人说婴儿都一个样,皱皱的红红的,根本看不出什么漂亮不漂亮,可是季家这个小婴儿,生出来就是少见的白玉可爱,随着他渐渐长开,惊人的漂亮更是明显。
7.87 万字 | 2022-11-01 17:35更新
《车站》是高行健正式写作的第一个剧(如果不算他在文化革命中烧掉的十个未发表过的剧本的话)。当时他刚从作家协会外事处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据高行健回忆,他当时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于是之讲了三个构思,先是《绝对信号》取得轰动性成功,高行健和林兆华随后又搬出《车站》。
3.00 万字 | 2022-11-01 17:36更新
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作品集中的一本,该书讲述的是汉宫第一美女王昭君的悲情故事。王昭君,史书对其记载很少,后世对王昭君的褒贬评说却千秋不衰,而且通过文学各种载体进行再创作,其中的诗歌、戏曲、小说、民间传说等等,使王昭君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加工创造的典型人物。本书集诸家创作之长处,创作出人物形象更加圆满、故事十分曲折动人的昭君。梗概是昭君被选人宫,受画工毛延寿陷害,备受冷落;呼韩邪于来朝汉求亲,昭君毅然请行,元帝后悔而宠幸昭君,封为明妃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元帝最终还是把昭君嫁出塞,嫁给呼韩邪于。这是小说对王昭君形象圆满的描绘。
10.58 万字 | 2022-11-01 17:3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