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敌》是作者第一部讲述自己生活的作品,记录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点点滴滴,笔调幽默轻松,情感真挚动人,读来让人不忍释卷,回味无穷。两个相爱的人,一双调皮儿女,五个活宝家长,四世同堂的温馨生活……没有山楂树,不是静秋,这一次,只是艾米。
7.19 万字 | 2022-11-01 17:18更新
《安妮宝贝的诗》收录了手心上的洁白花朵、安妮的六月诗句、平静的约定、风中的烟火等安妮宝贝的作品。
1.36 万字 | 2022-11-01 17:19更新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17.13 万字 | 2022-11-01 17:20更新
水能沉、金海涛、陈玉春 | 中国现代 | 已完结
这部小说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反抗封建恶势力的主题。尤其是对刘兰芝这一正面人物刻画,成功地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自始至终不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其次,对于焦仲卿,也写出了他与刘兰芝性格的不同,他所受的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又是个小官吏,性格上比较软弱。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与刘兰芝情真意笃,生死相依,不为丑恶势力的威迫利诱所动摇,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实属难能可贵。
7.23 万字 | 2022-11-01 17:26更新
我醒了。从漫长黑暗中醒来,永无止境的旅途,无边无际的时间,创世纪与末日审判之间的距离。幸好,沉思意味着还有生命。地球尚未毁灭,眼前漆黑一团,如深深墓穴,四面八方被棺木封闭,却能感觉自己活着——黑暗之外的嘈杂,温度与湿度,干涸的身体,嘶哑的呼唤。微光穿透厚厚纸板,有人将我抬起,听到金属的碰撞,两个男子的喘息。移动两步,放到地上,听到一扇门迅速关上,转瞬猛然下沉。
3.66 万字 | 2022-11-01 17:28更新
觉得所有宝宝都和他无关,又觉得所有宝宝都和他有关。蔡康永小时候的事,可参考《痛快日记》、《顽童三部曲》。求学的事,可参考《LA流浪记》。交朋友的事,可参考《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渐渐花越来越多时间在电视节目上,电视上的他到底能有多少灵魂,是他很爱嘀咕的事。蔡康永,抵达地点是台北,离开地点还不知道。
4.47 万字 | 2022-11-01 17:28更新
一个秋日的黄昏,村前的土路上,蹒跚着走来一位陌生的老婆婆。那时,秋秋正在村头的银杏树下捡银杏。老婆婆似乎很老了,几根灰白的头发,很难再遮住头皮,瘦削的肩胛,撑起一件过于肥大的旧褂子,牙齿快脱落尽了,嘴巴深深地瘪陷下去,嘴在下意识地不住蠕动。她拄着一根比身体还高的竹竿,手臂上挽一只瘦瘦的蓝花布包袱,一身尘埃,似乎是从极远的地方而来。她终于走到村头后,便站住,很生疏地张望四周,仿佛在用力辨认这个村子。
11.53 万字 | 2022-11-01 17:29更新
李斯是大秦统一中国的幕后策划者,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后世官场文化的开创者,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是开创小篆的大书法家;他的上司是史上最强悍的独裁者秦始皇,他的死对头是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吕不韦;数十年血雨腥风,半辈子叱咤风云,当李斯在公元前254年那天下午从上蔡出发,他的一生,就注定要成为从政之路上无数后来者的万世楷模。如何在无权无势时异军突起;如何在险恶环境中默默前行;如何在大权在握时清醒隐忍以保自身安全;李斯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发和准确高效的示范。
9.71 万字 | 2022-11-01 17:29更新
一壶茶,一碟瓜子或是松子,莫家茵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并不比一只松鼠高出多少。一夜之间,她的桃花突然一朵朵冒了出来。不过是一瓶酒的错误,粉嫩青葱的苏斐就此展开了穷追不舍贴身追人大法。或许是一次电话的原因,博士师兄也开始若近若离若有若无……兜兜转转鸡飞狗跳。虽然莫家茵看上去语言犀利,看透感情,实际只是一个以“酷”伪装自己,却有着最柔软的内心,最纯洁自尊而更容易受伤的可爱女孩。
8.48 万字 | 2022-11-01 17:30更新
我是在贵州的毕节正式听人介绍曾柳英的。为了避开春节高峰,我特意选择节后自驾游。目标很明确,贵州。这些年深圳对口支援贵州,搞得贵州像是深圳的亲戚了,每年都有志愿者去那里,我自驾游去贵州,自然也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比“干游”好。顺便说一下,我是自由作家,无所谓春节大假,犯不着赶旅游高峰凑热闹。大约是不用赶时间的缘故,一路顺畅,没有听说得那么可怕,既没有遇见高山险阻,也没有遭遇车匪路霸,比我想象得顺利。但是也有遗憾,就是差不多斜穿整个贵州省了,一路上居然还没有碰到一个从深圳来的志愿者,那心情就像是千里迢迢来探亲戚,居然发现亲戚早已搬走了一般。
1.33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以农民、农村斗争为主体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农村生活基础不厚,小说中的人物同我的关系也不算深。只是由于我同他们一起生活过,共同战斗过,我爱这群人,爱这段生活,我要把他们真实地留在纸上,留给读我的书的人。我不愿把张裕民写成一无缺点的英雄,也不愿把程仁写成了不起的农会主席。他们可以逐渐成为了不起的人,他们不可能一眨眼就成为英雄。但他们的确是在土改初期走在最前边的人,在那个时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后来我又参加过两次土改;近二十年来我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农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或农民出身的人;我遇见过比张裕民、程仁更进步的人,更了不得的人;但从丰富的现实生活来看,在斗争初期,走在最前边的常常也不全是崇高、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可以从这里前进,成为崇高、完美无缺的人。
21.00 万字 | 2022-11-01 17:31更新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同部的矛盾也日趋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
8.85 万字 | 2022-11-01 17:32更新
哦哦哦……原谅我以最最俗套的言情模式,灰姑娘嫁给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个世界,终究是需要童话,来慰藉我们千疮百孔的心灵……
3.83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也许,上天注定了她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那三个月的押解之途。也许,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也许。他们本是天空中的两颗恒星—虽然无法真正的靠近,却永远相互辉映,并不是说她有那么倾国倾城、难描难画;也不是说她容色如何美绝人寰,天生丽质,只是她虽有着看似不出众的五官,可这毫不起眼的五官一旦组成了这张脸,却莫名地洋溢着奇异的吸引力,仿佛一个顾盼、举手抬足之间都有明丽爽朗的风姿.
7.40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蒙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11.19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那都是老年间的事儿……火车道在这西口外一探头儿,三岁的小皇帝就下了台。但甭管内地的世道怎么个折腾,这边城的塞外小天桥却依然独立寒秋。闹市里自有闹市的规矩,外头人趁早别跟着进去瞎掺合。您哪!自在惯了。
1.85 万字 | 2022-11-01 17:33更新
科长通知叶民主参加3.21行动是在春天一个和风丽日的早上。叶民主虽说是不太情愿,可还是服从了。叶民主不情愿是因为他不喜欢联防队长邱建国。邱建国曾经在部队当过连长,有过带兵经验,因为这个他就成了队长。邱建国总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令叶民主十分地瞧他不起,好几次都跟人说:就凭他这迷糊样子,上了战场还不屁滚尿流?这话自然会传到邱建国的耳朵里,有一次,他就找了叶民主一个碴儿,没等叶民主借调期满,就撵他回了厂。
3.03 万字 | 2022-11-01 17:34更新
本书主要记叙了韩寒从2004年开始参加的赛车活动及七年来的文学创作实践,回答了两个关于韩寒的终极疑问:一、韩寒是怎样从一只菜鸟成长为中国赛车运动领军人物的?二、韩寒是怎样从一个辍学青年成长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意见领袖的?七年之中,作者方肇一直在中国汽车运动的一线采访,见证了赛车手韩寒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在多年的采访中,作者与韩寒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网络上被广泛转载的韩寒赛事消息多半出自方肇笔下。此外,方肇的创作活动也得到了韩寒的大力支持。方肇文风犀利,幽默风趣,在文学批评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无论是分析韩寒的赛车生涯还是写作,都非常中肯到位。
2.92 万字 | 2022-11-01 17:34更新